阻隔性研究

包裝對巧克力質量安全問題的控制方法

來源:Labthink蘭光 | 日期:2017-04-17

摘要 巧克力是一種具有美好寓意的高端甜品,若發生起霜、變質、生蟲等質量問題,會對產品銷量和形象造成巨大沖擊。通過對其諸多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巧克力包裝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隔熱性以及密封性,纔能保證巧克力在貯藏期間品質完好。因此,建議利用檢測技術對包裝的物理性能進行量化數據比較,選擇性價比合適的包材,避免因包裝問題導致更多的巧克力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 巧克力、質量問題、包裝、檢測
文檔 文檔下載

  時近七夕,巧克力,這種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由可可為主料的固體甜食,再度受到青年男女的追捧,成為互表情意的最佳禮物。巧克力,素有“糖果之王”的美稱,以其香醇濃郁、入口即化的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在暢享美味的同時,諸多質量問題,諸如起霜、變質、生蟲等,直接影響了消費者的品嘗體驗,嚴重者甚至會對健康產生影響。

一、巧克力的質量問題對包裝的要求

  巧克力的質量問題中,出現頻率最高的當屬起霜,變質和生蟲。起霜是指在加工、貯藏和銷售期間,巧克力表面布滿凸凹不平的白色斑點,甚至全部變為灰白色而失去光澤,同時,巧克力內部逐漸呈砂礫狀,失去堅脆爽滑的口感[1]。根據前人的研究,巧克力的白霜分為糖霜和脂霜。當巧克力周圍的濕度過大時,水蒸氣會促使巧克力表面砂糖晶體溶化,當濕度降低後,砂糖再度結晶,在巧克力表面形成了霜狀物。相比糖霜,脂霜的發生率更高,對巧克力品質的影響程度也更大。微觀下,巧克力內部遍布由脂肪分子組成的結晶網絡,部分液態脂肪分子和可可粉、糖粉等原料均勻分布在結晶網絡中。當周圍環境溫度上昇時,高熔點的液體脂肪分子逐漸向巧克力表面遷移,伸出表面形成白霜[2]。果仁巧克力是巧克力重要類型,是將榛子、杏仁、花生、核桃等富含蛋白質的堅果融入巧克力中或均勻包覆與巧克力表面,使巧克力原本醇滑的風味中增加了堅脆的口感,備受人們喜愛。但也正因堅果富含油脂,這類油脂易受光照、溫度、氧氣和水蒸氣等因素影響,發生水解酸敗和氧化酸敗,散發不良的哈喇味,損害巧克力風味。相比以上兩種問題,蟲害的影響更為直觀。蟲害一方面來源於巧克力原料和生產過程的蟲卵污染,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包裝的密封不嚴,或存在微小的縫隙損傷,蟲子就會趁虛而入,在巧克力上生長繁殖。

  無論巧克力的起霜、生蟲還是酸敗變質,引發的因素復雜多樣,包括原材料組成、加工過程、儲藏條件和包裝方式等。對於生產期間和銷售貯藏期間的巧克力產品,我們可以通過原材料配比、添加劑控制、調溫工藝和冷卻工藝的優化,以及儲存溫度的調節實現巧克力的品質控制。然而,一旦產品售出,儲藏條件不再可控,此時,包裝的作用將被放大凸顯。

  根據上述分析,巧克力包裝若要實現對內容物的品質保障,至少應具有如下特性:(1)包裝應具有優異的水蒸氣阻隔性能,防止外界水蒸氣侵入包裝內部,使巧克力受潮變質和起霜。我國幅員遼闊,南方大部分地區的空氣濕度高,對包裝阻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針對堅果巧克力,包裝除了具備阻濕性能,還應表現出良好的阻氧效果,通過減少氧氣透過包裝材料的滲入量,降低倉儲期間巧克力包裝內的氧含量,從而控制內容物的氧化變質。(3)由於高溫和強烈的溫度波動都會促進巧克力脂霜的形成,因此包裝的隔熱性能不可忽視。(4)包裝工藝上,需采用低溫封合的方式,同時亦要保證包裝整體的密封性,斷絕外界蟲害的侵入。

二、巧克力包裝的現狀

  無論何時何代,巧克力包裝都在圍繞上述需求進行包裝材料和形式的演變。最早的巧克力包裝為錫箔紙雙層包裝,錫的導熱系數為67W/mK,具有優異的隔熱性,同時由錫箔紙制得的包裝材料能有效的阻隔水蒸氣和氧氣的滲入[3]。由於全球錫的儲量有限,錫箔的成本逐年上昇,錫箔材料日益被其他材料,例如鋁箔所代替。

  鋁箔,是一種柔軟的金屬材料,其最大的優勢在於高度的阻隔性,能有效的阻隔氧氣等非極性氣體的透過,有具有良好的阻濕防潮性。但是,鋁箔的機械強度較差,難以單獨用來包裝產品,且導熱系數較高203W/mK,單純使用容易造成巧克力的融化。因此,多采用鋁塑復合包裝、鍍鋁膜復合包裝以及鍍鋁紙包裝,保持鋁箔固有特點的基礎上彌補其在強度和隔熱性方面的不足。但必須注意的一點是,鋁箔在折疊或揉搓下易產生裂縫,造成阻隔性的嚴重下降,這種現象一旦在儲藏或銷售過程中出現時無法補救的。

  巧克力包裝對於材料高阻隔性能的要求,並不意味著實際生產中要過度追求高阻隔的材料,如此會造成成本的浪費和環境的壓力。建議廣大生產企業應根據巧克力的原料特性和保質需求,基於材料的性能參數科學的選擇高阻隔材料。另外,合理的優化復合膜結構與厚度,如采用阻隔性較好的普通薄膜與鋁箔復合,同時適當減少鋁箔層的厚度,同樣可以獲得良好的阻隔性。

三、常見巧克力包裝的性能參數

  筆者隨機選取了三種類型的巧克力包裝分別為PET/AL/CPP鋁塑復合膜、OPP/VMPET/PE鍍鋁復合膜和真空鍍鋁紙材質,進行了氧氣透過率、水蒸氣透過率和密封性的測試,以期為相關企業提供基礎的數據參考。

  測試儀器與方法:

  氧氣透過率測試,根據GB/T 19789測試方法標准中庫侖計檢測法,試樣將OX2/230 氧氣透過率測試系統的測試腔分為兩部分,試樣的一側通氧氣,另一側通氮氣載氣,一起進入庫倫傳感器中進行化學反應並產生電壓,根據電壓計算出通過的氧氣數量。

  水蒸氣透過率測試,根據GB/T 21529-2008測試方法標准,將試樣置入W3/330水蒸氣透過率測試系統的測試腔中,具有穩定相對濕度的氮氣在試樣的一側流動,乾燥氮氣在試樣的另一側流動;由於濕度梯度的存在,水蒸氣會從高濕側穿過試樣擴散到低濕側;在低濕側,透過的水蒸氣被流動的乾燥氮氣攜帶至傳感器,進入傳感器時會產生同比例的電信號,通過對傳感器電信號的分析計算,從而得出試樣的水蒸氣透過率參數。

  密封性測試,根據GB/T 15171標准測試方法,采用真空負壓法原理,利用MFY-01密封試驗儀分別測試三種包材對應的包裝成品密封性。

  測試結果與分析:

表1 三種試樣氧氣透過率、水蒸氣透過率和密封性數據比較

 

樣品

氧氣透過率

cm3/(m2?24h?0.1MPa)

水蒸氣透過率

cm3/(m2?24h?0.1MPa)

密封性

kPa

1#

PET/AL/CPP

0.215

1.371

-90,測試試樣均未發生漏氣

2#

OPP/VMPET/PE

29.219

2.013

-39.3,袋體折痕處漏氣

3#

鍍鋁紙

80.197

29.518

  注:因鍍鋁紙多用於包裹巧克力,而非制袋,因此未做密封性檢測。

  由表1中數據可以發現,1#~3#試樣的氧氣透過率相差很大,呈階梯狀昇高,3#鍍鋁紙的氧氣透過率是1#鋁塑復合膜的600多倍。而在水蒸氣透過率方面,1#與2#相差無幾,3#表現最差,較其他樣品昇高了20餘倍。在密封性測試中,1#樣品的密封性良好,測試試樣在最大負壓-90 kPa時均未發生漏氣,而2#樣品在較低的負壓下即發生泄漏。之所以出現上述性能差異,與試樣的材料構成不無關系。1#鋁塑復合膜是將一層7~12 μm左右的鋁箔與多層塑料薄膜復合而成,鋁箔的高阻隔性在塑料薄膜的保護下得以正常發揮。2#鍍鋁復合膜,是在高真空狀態下將鋁的蒸氣沈淀堆積到薄膜表層的一種膜材料,鍍鋁層的厚度一般為40~70 nm,僅為鋁塑復合膜的鋁層厚度的0.57%,因此阻隔性隨著厚度的降低也有所下降。3#鍍鋁紙的鍍鋁基材為紙張,與塑料薄膜相比無論強度還是阻隔性,皆存在差距。

  由於鋁箔生產過程中種種因素的影響,厚度小於20 μm的鋁箔,尤其是用於食品包裝的鋁箔,都不可避免的存在針孔缺陷。經外力揉搓後,鋁箔的針孔逐漸擴大,甚至斷裂,形成肉眼可見的針孔或折痕。在本次密封性檢測的兩種樣品中,2#鍍鋁復合膜在袋體折痕處漏氣,說明該材料的鍍鋁層可能出現了嚴重的貫穿性針孔,在負壓的作用下,發生破裂泄漏。研究表明,適當增加鋁箔/鍍鋁層的厚度能有效減少針孔數[4]。故在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鋁箔層或鍍鋁層的厚度,以提高其阻隔性和耐揉搓性能。

根據測試數據,三種材料各具不同阻隔特性,適用於不同需求的產品。對於經濟實力較強的企業,可采用1#試樣結構的材料包裝保質需求長且品質較高的巧克力。而2#和3#材料成本較低,阻隔性亦可,是中小企業或儲藏需求不那麼嚴格的普通巧克力的理想選擇。無論哪種包材,在儲藏和銷售中都應盡量避免過多的擠壓和揉搓,以免對鋁箔層或鍍鋁層造成損傷。當然,阻隔性只是選擇具體包材的參考標准之一,巧克力生產企業還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綜合考慮。

三、結語

  巧克力是一種具有美好寓意的高端甜品,若發生起霜、變質、生蟲等質量問題,會對產品銷量和形象造成巨大沖擊。通過對其諸多質量問題的原因分析,巧克力包裝應具有良好的阻隔性、隔熱性以及密封性,纔能保證巧克力在貯藏期間品質完好。因此,建議利用檢測技術對包裝的物理性能進行量化數據比較,選擇性價比合適的包材,避免因包裝問題導致更多的巧克力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出現。

參考文獻

[1]張蘭.巧克力“起霜”現象的探索[J].四川食品與發酵,2006,42(133):42-44.

[2]王風艷.月桂酸類代可可脂巧克力起霜機理及品質改善[D].無錫:江南大學,2012.

[3]陳景華,劉勁陽,劉剛.熱敏性巧克力食品防護包裝現狀及發展趨勢[J].包裝工程,2012,33(13):34-39.

[4] LEILA N, AbdorrezaM N. Antibacterial, Mechanical and Barrier Properties of Sago Starch FilmIncorporated with Betel Leaves Extr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Macromolecules, 2014, 66: 25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