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包裝材料的阻隔性能,在食品包裝和藥品包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於材料透氣性能的檢測,壓差法是使用時間最久、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測試方法。隨著測試技術和高精度壓力計的發展,壓差法大大地得到了改善。但是,對這種方法的疑問一直存在。認為壓差會影響膜的結構,從而影響阻隔性。為了搞清這個問題,本文根據我們的實際測試數據,對壓差和隔阻性的關系進行了探討。 |
關鍵詞
|
壓差,阻隔性,透氣性,塑料薄膜,包裝
|
文檔 |
文檔下載 |
包裝材料的阻隔性能,在食品包裝和藥品包裝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阻隔性能包括透氣性能和透濕性能,測試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材料透氣性能的檢測,壓差法是使用時間最久、使用范圍最廣的一種測試方法。但是,對壓差法的測試數據存在一些質疑,其中之一是[1]:在測試過程中,由於材料的兩側存在著壓差,這會破壞某些較為脆弱的材料的結構,產生小的裂紋、針孔等缺陷;還會使材料產生形變,厚度變薄,透氣面積增大,從而影響實驗結果。特別是當等壓法在美國開始使用後,人們對這些因素的擔懮更加嚴重。究竟壓差法中壓差的存在對材料透氣性能有無影響?由此測得的透氣量等數據,是否可靠?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具體的數據來說明。因此,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大量的試驗,以期得到明確清晰的結論。
一 基本原理
按照質量遷移理論[2],氣體分子之所以能透過塑料薄膜,是在氣體分子被薄膜材料吸附並溶入材 料後受到高分子材料內的化學勢能驅動,因而能在高分子材料內部移動,最後氣體分子從另一邊釋放出來(稱“解吸附”)。化學勢能由化學活性決定,而化學活性比例於氣體濃度。滲透氣體分子的濃度Ci又可以表示為這類分子的分壓強pi:即:
pi = kCi (1)
上式中,k是個常數。也就是說,透過薄膜的氣體通量將取決於其兩邊的分壓強。如果在時間t內,透過面積A上的測試氣體總量為Q, 有滲透系數P為:
P =
(2)
式中,p1、p2是薄膜兩邊被測氣體的分壓強,分壓差為△p = p1-p2, l是薄膜的厚度。可以看出,滲透系數P為單位時間內,在單位分壓差的作用下,單位厚度的材料,在其單位面積上透過的測試氣體總量Q。
這樣,要確定塑料薄膜的透氣性能,就要知道薄膜兩測的分壓差。因此,最早也是最成熟的測定塑料薄膜透氣性能方式就是壓差法。測試標准有GB/T 1038、ASTM D1434、ISO 2556、ISO 15105-1、JIS K 7126(A法)等。這些標准都是在被測樣品的兩邊維持一個大氣壓的壓差(0.10133MPa),測試在此壓差下塑料薄膜或片材的透氣性能。
通常,表示材料透氣性能主要有三個參數。除了滲透系數P外,還有兩個參數:
1 透過率TR(Transmission Rate):單位時間內在單位面積上透過樣品的測試氣體總量Q;表示為:Q/(A t)
2 透氣量R(Permeance):單位時間內,在單位分壓差的作用下,在單位面積上透過樣品的測試氣體總量Q;表示為:Q/(A t△p)
三個量之間滿足如下關系:
R=TR/△p, P=R×l (3)
從理論上分析,R和P都不會隨材料兩側壓差的變化而變化,那麼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們安排了下面的實驗對這個問題進行驗證。
二 實驗安排
實驗儀器采用中國山東濟南蘭光機電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
VAC-V1壓差法氣體滲透儀,這是基於壓差法的
透氣性測試儀。常規測試范圍在0.1~100000 cm
3/m
2·24h·0.1MPa,最高可以擴展到600000 cm
3/m
2·24h·0.1MPa,真空分辨率達0.1Pa,測試腔真空度可保證在20Pa以下。可在室溫到50℃范圍內進行控溫,溫控精度為±0.2℃。該設備可測得材料的透氣量R、滲氣系數P、擴散系數D、溶解度系數S。標准試驗方法在低壓側采用多孔紙支橕試樣,可以很好地消除壓力差對試樣的影響,使得試樣盡管經受壓力依然可以保證不出現明顯的形變。
使用設備組成:Labthink VAC-V1壓差法氣體滲透儀,數據計算處理系統,真空泵(最低真空0.1Pa),純度為99.9%的氧氣。實驗設備如圖1所示。
圖1 VAC-V1氣體滲透測試儀
試驗在標准實驗室中進行,試驗室環境是23℃,50%RH。測試腔溫度是40℃,測試氣體濕度0%RH。選擇的測試材料有八種十餘件,包括PC(125μm)、PC(175μm)、PET(12μm)、PET(23μm)、PET(25μm)、PET (70μm) 、PA(35μm)、PE(40μm)、CPP(40μm)、OPP(38μm)等軟包裝材料中最常用的高聚物,還進行了PE/EVOH/PE(55μm)、PA/PE(80μm)等復合材料的檢測,涉及高中低阻隔性范圍,試樣的透氣量從1.49cm3/m2·24h·0.1MPa至7030cm3/m2·24h·0.1MPa。每種試樣分別在壓差為30kPa、50 kPa、70 kPa、90 kPa、110 kPa、130 kPa、150 kPa這七個測試點上進行3次以上透氣性檢測。
三 測試數據分析
測得的數據見表1至表3。表1給出了不同材料的透過率TR;表2給出了不同材料的透氣量R,表3給出了不同材料的透氣系數P。
表1 不同材料樣品在不同分壓差下的透過率TR (cm3/m2·24h)
材料(厚度 μm) | 分壓差 (kPa)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PE (40) | 1875.43 | 3154.45 | 4391.56 | 6071.05 | 7204.33 | 8418.80 | 9919.87 |
CPP (40) | 1045.74 | 1763.57 | 2416.90 | 3010.48 | 3642.43 | 4437.63 | 5029.70 |
OPP (38) | 526.69 | 922.04 | 1332.30 | 1686.89 | 2032.81 | 2344.06 | 2718.35 |
PC (125) | 177.01 | 299.86 | 415.44 | 546.37 | 662.45 | 782.83 | 908.68 |
PC (175) | 123.61 | 217.15 | 306.77 | 398.42 | 489.72 | 584.72 | 664.50 |
PET (12) | 42.64 | 68.56 | 96.50 | 122.45 | 158.16 | 187.90 | 218.34 |
PET (23) | 23.18 | 38.16 | 53.82 | 69.16 | 82.35 | 97.41 | 109.71 |
PET (25) | 20.43 | 33.87 | 47.30 | 67.56 | 75.28 | 90.68 | 102.88 |
PET (70) | 8.45 | 13.18 | 18.28 | 23.64 | 29.67 | 34.26 | 39.20 |
PA (35) | 10.12 | 16.10 | 22.75 | 28.12 | 32.95 | 39.29 | 44.65 |
PE-EVOH-PE (55) | | 1.29 | 1.45 | 1.75 | 1.79 | 2.07 | 2.60 |
PA-PE (80) | 27.95 | 48.47 | 66.03 | 86.97 | 107.92 | 128.9 | 149.5 |
表2 不同材料樣品在不同分壓差下的R (cm3/m2·24h·0.1MPa)
材料(厚度 μm) | 分壓差 (kPa)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PE (40) | 6251.45 | 6308.90 | 6273.67 | 6745.61 | 6549.39 | 6476.79 | 6613.25 |
CPP (40) | 3406.16 | 3487.85 | 3375.64 | 3310.01 | 3285.18 | 3417.68 | 3431.51 |
OPP (38) | 1774.76 | 1818.71 | 1901.35 | 1860.38 | 1831.37 | 1793.22 | 1837.20 |
PC (125) | 590.01 | 599.72 | 593.48 | 590.07 | 604.99 | 602.84 | 607.98 |
PC (175) | 412.02 | 434.29 | 438.24 | 442.69 | 445.20 | 449.79 | 443.73 |
PET (12) | 142.14 | 137.65 | 136.77 | 136.18 | 143.47 | 145.96 | 145.56 |
PET (23) | 75.28 | 77.98 | 75.37 | 75.07 | 74.66 | 75.17 | 74.48 |
PET (25) | 68.10 | 67.74 | 67.57 | 67.28 | 67.10 | 69.76 | 68.59 |
PET (70) | 28.18 | 26.35 | 26.12 | 26.27 | 26.97 | 26.35 | 26.13 |
PA (35) | 33.68 | 32.22 | 32.04 | 31.24 | 29.70 | 30.75 | 30.69 |
PE-EVOH-PE (55) | | 2.57 | 2.07 | 1.94 | 1.63 | 1.59 | 1.73 |
PA-PE (80) | 94.30 | 94.57 | 92.22 | 96.34 | 97.80 | 100.21 | 101.99 |
表3 不同材料樣品在不同分壓差下的P [(E-11) cm3·cm/cm2·s·cmHg]
材料(厚度 μm) | 分壓差 (kPa) |
30 | 50 | 70 | 90 | 110 | 130 | 150 |
PE (40) | 38.1 | 38.4 | 38.2 | 41.1 | 40.0 | 41.1 | 40.3 |
CPP (40) | 20.8 | 21.2 | 20.6 | 20.2 | 19.8 | 20.8 | 20.9 |
OPP (38) | 10.3 | 10.5 | 11.0 | 10.8 | 10.6 | 10.4 | 10.6 |
PC (125) | 11.2 | 11.4 | 11.3 | 11.2 | 11.5 | 11.5 | 11.6 |
PC (175) | 11.0 | 11.5 | 11.7 | 11.8 | 11.9 | 12.0 | 11.8 |
PET (12) | 0.260 | 0.252 | 0.250 | 0.249 | 0.262 | 0.267 | 0.266 |
PET (23) | 0.264 | 0.273 | 0.264 | 0.263 | 0.262 | 0.263 | 0.261 |
PET (25) | 0.259 | 0.258 | 0.257 | 0.256 | 0.256 | 0.266 | 0.261 |
PET (70) | 0.30 | 0.28 | 0.278 | 0.280 | 0.287 | 0.281 | 0.279 |
PA (35) | 0.180 | 0.172 | 0.171 | 0.167 | 0.158 | 0.164 | 0.164 |
PE-EVOH-PE (55) | | 0.0215 | 0.0174 | 0.0163 | 0.0137 | 0.0132 | 0.0145 |
PA-PE (80) | 1.15 | 1.15 | 1.12 | 1.17 | 1.19 | 1.22 | 1.24 |
表1至表3的數據關系分別由圖2至圖4描述。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到有趣的現象:TR隨壓差的增加而增加,而R和P,卻基本保持不變。
圖2 透過率隨分壓差變化關系
圖3 透氣量與分壓差的關系
圖4 透氣系數與分壓差的關系
注意:圖2中只給出了低透過率和中等透過率的材料。高透過率的材料PE (40) 、CPP (40)和OPP (38)由於坐標的關系,沒有標在圖中。但從表1中,仍可看出成比例增加的關系。
根據第一節的基本原理,透過率TR是單位時間透過單位面積的氣體的量(重量或體積量)。這個量應該由兩個因素決定:
1)材料本身的透氣性能;
2)材料兩邊氣體的濃度差。
如果材料本身的透氣性能不變,那麼,材料兩邊氣體的濃度差越大,越有利於氣體從高濃度向低濃度擴散。也就是TR會隨著材料兩邊氣體的濃度差增加而增加。從(1)式中可知,TR也就會隨材料兩邊分壓差的增加而增加。這也正是我們實驗證明的一個結果。但是如果我們只關心材料本身的透氣性能,就需要去掉這個材料外部的因素,即除去這個分壓差,這也就有了(3)式中的透氣量R。實驗數據也證明了R(從而P)與分壓差無關。這好比一個電路當中,如果一個固定電阻兩端的電壓差越大,流過這個固定電阻的電流就會越大。但不論這個電流多大,只要不會燒毀固定電阻,電阻的阻值都是不會變的。
進一步的看,相同的材料,如果厚度不同,透過的氣體量也應該不同。但我們不能說薄的材料就比厚的材料的透氣性能好。因為材料的透氣性能,對同一種材料來講,對同種氣體,應該是一致的。所以,我們用厚度乘上透氣量,可以去掉這個厚度的影響。這就是(3)式中的P。我們從實驗結果可以看到(見表2和表3),PC(125)的R值大於PC(175)的R值。但PC(125)的P值卻基本等於PC(175)的P值。考查PET (12)、PET (23)、PET (25) 和PET (70),我們也有同樣結果(見圖3和圖4)。很明顯,同種材料對同種氣體,盡管厚度不同時有不同的R值,但其P值,卻是基本相同的。透氣系數P,一般而言,是去除了各種因素後表示材料透氣性能的基本量。
四 結語
壓差法測試在結構設計上針對壓力差存在的事實采取了有效的解決方式,從而保證試樣結構經受壓力時不會出現明顯的形變。在我們實驗的壓差變化范圍內,也就是在壓差法測試的范圍內,由實際測試數據獲得的結論與理論推導是一致的,證實了壓差不會影響所測材料的阻隔性特征量,即透氣量R和透氣系數P不會隨試樣兩側壓差的改變而改變。壓差法出具的試驗結果穩定可靠,重復性、再現性也都很好。
參考文獻:
[1]廖啟忠,包裝的滲透和泄漏[J],塑料包裝,2002,1(32)
[2] R.J. Hernandez, et al, Plastics Packaging[M], HANSER, 2000